水 调 歌 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宋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东坡先生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树与树在人前彼此相望,在地下又彼此相依,多么奇妙的表达!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原诗: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
阮籍的诗,现存五言古诗八十二首,总称《咏怀诗》。它是阮籍平生诗作的总题,所咏并非一事,撰写并非一时。《夜中不能寐》是其中的第一首。《咏怀诗》的内容主要表现诗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感慨,表现诗人蕴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愤激及政治上的真正见解。正如颜延年所说:“阮在晋之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见《文选·咏怀诗》李善注引…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作品简介】 《春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