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孔乙己》这篇文章篇幅不长,然而文中反映的信息却很大,很值得深思,这就是我不止一次阅读的原因。 文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十多年的间隔,一碗酒的价格由四文涨到十文,说明当时的物价涨幅并不算大。酒店顾客的三六九等是存在的,不同身份鱼龙混杂的顾客,到了咸亨酒店喝酒就能够立即判断出身份地位,如文中写到的短衣帮和穿长衫两种…
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佳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如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的大概诗意是:夕阳傍着远山西落,黄河像东海奔流,若要看尽千里风光,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 黄鹤楼,因常有黄鹤停留而得名,旧址在今山西永济。楼有三层,向前可瞻望中条山,向下可俯瞰黄河。 诗人王之涣以千钧巨捍之笔,写了登楼放眼所见的莽苍的…
一年级学生作品:《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你看那抱着剪刀似尾巴的燕子在天空中飞舞。有的在这边的稻田上,转眼又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上。 春天来了,小草头头的探出了头,山野前几天还是光秃秃的,转眼一下子就变绿了。 春天来了,你看那冬眠的小虫钢钻出土地蠕动几下就冻僵了。 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
天宝三载(744)初,李白恳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虽是自己“恳请”离职,可是真的离开宫廷后,李白的内心还是波澜不安的。从开元十三年(725)离家出蜀,近二十年的努力奋斗,最终又回到了起点。想到其中的艰辛,怎么能释怀?以李白的天纵之才,却连小吏之职都未谋得,如何甘心?更不安心的是,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是入山修道,放弃报效…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
作者、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元·白朴《天净沙·春》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元·白朴《天净沙·夏》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元·白朴《天净沙·秋》 一声画角…
给孩子讲100次大道理,不如给他听一个好故事。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比起说教,让孩子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心性、品格,同时增长知识、丰富想象力。 但现在的家长,要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培养孩子听故事的习惯,要么苦于不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籍。 今天推荐的这套《365夜故事》,是享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