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至:极。治:治世,与“乱世”相对。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
人生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韩愈三十四岁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他认为,人要想成就大事业,钓得大鱼,就必须得去“远方”寻找大海。 三百年后,苏轼亲自来到了大海之滨。在某一年的上元夜,他应友人之邀月下游览。返家之后忽然意识到:到了海边就能钓得大鱼,这其实是一个“误会”。 于是,苏轼写下了一篇小品文。在这一篇短小的文章中,…
寓情于景情更浓 拜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西走廊 从古到今,怀古思幽的诗词曲及散文很多,其共同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址,触景生情,因而触发感慨。这些怀古诗词曲名为怀古,实在伤今,重在抒情。 比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诸如此类的好作品。 这首小令既有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的历…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逍遥游: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旨在说明:世上万物纷纭,虽有“小大之辩”,但“犹有所待者”,都要依赖客观条件。鹏是大鸟,只有凭借九…
劝诫篇————削牒释怨 【原文】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孟尝君曰:“有。”“君满意杀之乎?”孟尝君曰:“然。”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如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自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投降后,灵州(今甘肃省灵武县西南)就被称之为受降城。但本篇的受降城,为唐代武则天景云年间朔方军总管张仁愿所筑,城共中、东、西三座,东西相距六七百里,相互呼应,以绝突厥南下之路。这三座城…
建议听着古琴曲《阳关三叠》看本文! 每年春晚最后一首歌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朋友聚会经常要唱周华健的《朋友》,战友、同学、朋友分别时要唱电影《驼铃》的主题曲《送战友》,好像这已是一种约定俗成。 其实,在古代也有这样的约定俗成,在唐朝,就有一首歌,就像今天的《送战友》一样,经常吟唱于送别宴上。这首歌的名字叫《阳关三叠》…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蝉声就此起彼伏地响个不住,那“嗡嗡——哇”的叫声是那么高亢嘹亮,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它们才是这个夏天的主角。 每每听到这叫声,就会不由自由地想起大山深处的老家。 夏日午睡醒来,小院里静悄悄的,那些躲在柳荫里的蝉儿高一声低一声地叫着,妈妈坐在阴凉处,手里忙着总也做不完的针线活。 那情那景就像一幅画一样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