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大公子是指战国时期齐国、魏国、赵国和楚国的四位贵族子弟,分别是:
- 齐国的田文,又称田和,是齐国君主孟尝君的孙子,出生于公元前324年左右。他聪明好学,擅长音律、舞蹈和礼仪,曾拜孔子为师。
- 魏国的信陵君,即魏文侯魏无忌,是魏国君主魏昭王的长子,出生于公元前328年左右。他年轻时勇猛善战,后来被赶出了魏国,流亡到了楚国。
- 赵国的平原君,即赵胜,是赵国君主赵盾的儿子,出生于公元前342年左右。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领袖才能,是赵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 楚国的春申君,即春申君黄歇,是楚国君主楚共王的弟弟,出生于公元前328年左右。他机智过人,善于辞令,曾在楚国内部发动过一次政变,被尊称为“春申君”。
四位公子都是战国时期各自国家的领袖人物,他们的一些事迹和传说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