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牡丹的经典诗句 关于牡丹的诗句有哪些

文言文 2024-01-16 07:43:02

风和日暖,牡丹花在春风里昂首怒放,朵朵娇艳,雍容华贵。

牡丹自古以来即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被称为“富贵花”。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堪称诗人们最喜欢吟诵、赞美的花卉。

刘禹锡甚爱牡丹,他曾赞牡丹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诗人眼里,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他在《思黯南墅赏牡丹》一诗中写道,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意为,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

白居易也曾写下长诗《牡丹芳》,其中名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脍炙人口。花开花落,二十来天里,满城的人们为了赏花而发狂。

王维《红牡丹》里写道,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像美人身上的红衣服一般,花色有鲜有暗。

诗仙李白自然不会错过牡丹花,他在《清平调》三首中,将牡丹花与美貌的杨贵妃做对比,可谓最高礼赞: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李商隐的《牡丹》诗,是这样的写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风中的牡丹既像在垂手而舞,正零乱翻动的雕玉佩饰;又像在弯腰而舞,正争相回旋的郁金裙子。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不用香炉染熏就香气袭人。

关于咏牡丹的诗句数不胜数,例如: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又如: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又如: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又如: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

趁着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赶紧去和牡丹花约会吧。

赞美牡丹的经典诗句 关于牡丹的诗句

文言文 2024-01-16 05:11:06

【诗词】咏牡丹(十八首)

【七绝】暮春小区见牡丹有感(阳关体)

文/武立之

自有诗家识牡丹,闻香不用把枝看。

此处空留洛阳恨,谁怜昔日在长安。

【行香子】小区赏牡丹感寄

文/武立之

国色无穷,天下谁同。贯今古、飘拂香风。赛过芍药,胜却莲蓬。

有牡丹紫,牡丹白,牡丹红。 长安遗恨,东都添彩,蔑皇威、径自雄雄。从容开也,落也从容。任独华贵,独烂漫,独昭融。

【七绝】红牡丹

文/武立之

毕竟胜过西子容,惜他开落太匆匆。

诗人自是多情物,笑对花前也脸红。

【七绝】牡丹赞

文/武立之

天香溢出洛花房,簇锦红中一醉妆。

毕竟古来颜色好,无他哪个敢称王。

【七律】残春赏牡丹

文/武立之

春风过尽几多红,留剩牡丹花不空。

已绽秦雍应有别,曾开洛邑岂无同。

此时未见天香老,何处还看国色融。

任尔独生王者相,横枝笑对一衰翁。

【七律】凉州牡丹

文/武立之

洛都艳罢艳凉都,娇色鲜光染画图。

一片丹葩簇枝叶,数重紫萼发根株。

翠丛风翦任孤绝,白朵云开何倍殊。

生怕明朝忽零落,及时留恋赏斯须。

【七绝】凉州牡丹吟

文/武立之

随我一行寻国色,与君几个看天香。

有谁闻出好滋味,醉把西凉当洛阳。

【七绝】醉花吟

文/武立之

百花开后我花新,不到花间不醉人。

缘是牡丹颜色好,五凉春胜洛阳春。

【七绝】爱牡丹

文/武立之

花前一看一徘徊,各自悠然争着开。

颜色还须人尽爱,如今不敢折花回。

【七绝】赏凉州牡丹(阳关体)

文/武立之

漫道落花难再逢,群芳休妒牡丹红。

今日凉州颜色好,赏寻未必洛阳东。

【七绝】天香词

文/武立之

天香各异只争开,一片清新不染埃。

可惜凉州好颜色,何须再到洛阳来。

【七绝】牡丹花

文/武立之

次第绽开千万枝,谁家花笑客来迟。

不同颜色相同梦,唯恐洛神今不知。

【七绝】梦牡丹

文/武立之

莫问此花何处来,只缘曾在洛阳栽。

女皇不答谁人管,尽自长安梦里开。

【七绝】牡丹王其一

文/武立之

百花前面早称王,不肯先开慰女皇。

许是洛都遗恨少,至今烂漫在西凉。

【七绝】牡丹王其二

文/武立之

世间何处不天香,因爱西凉忆洛阳。

解得长安千古梦,百花尊我牡丹王。

【七绝】牡丹王其三

文/武立之

生在暮春春未伤,花开初夏自成妆。

已无昔日洛阳恨,毕竟如今在五凉。

【七绝】牡丹王其四

文/武立之

知是有谁封我王,百花与我好商量。

来人若晓皇家事,莫问西凉问洛阳。

【七律】凉州初夏牡丹园赏怀

文/武立之

岁岁牡丹开有期,年年相见夏初时。

映红泛紫万千朵,衬绿簇黄无限枝。

群蝶飞来频弄影,百花落尽独呈奇。

自然成就好颜色,幻作仙娥烂漫姿。

赞美牡丹的经典诗句 关于牡丹的诗句古诗大全

文言文 2024-01-16 04:45:22

国色天香,是世人对牡丹的夸赞。

1600多年前,在河洛一带,我国已经开始种植牡丹,唐宋时,洛阳形成赏花习俗。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关于牡丹的诗词、书画、传说……

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传为佳话。

四月天,分享10首牡丹诗词,一起来欣赏牡丹之美。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写牡丹之美。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写牡丹开时的娇艳可爱,凋谢时的惋惜哀愁,暗言春光易逝,红颜易衰。

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牡丹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将牡丹比作神女起舞,赞美牡丹的仙气神韵。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牡丹》

唐代: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赞牡丹“独立人间第一香”是有道理的。

牡丹开放,时值晚春时节,百花凋谢,落红遍地,被人称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却亭亭玉立,一花独放,开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故诗人极口赞扬牡丹巍然独立,一花独放,独香天下,是人间第一花香。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思黯南墅赏牡丹》

唐·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上天应该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

这首牡丹诗将花拟人,对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赏和感受,升华到对女性柔美个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并举,爱得有个性,有情睐,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

《题所赁宅牡丹花》

唐·王建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王建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哪想到竟有牡丹满院,一开花便绚丽无比,紫花丰腴,光泽均匀细腻,红花鲜艳,羞退靓女胭脂面。

全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扮清,景中寓情,情里含景,以人写花,以花写人,花、妖、作者三位一体,句句写花,而又无一处不在写人,堪称大手笔。

《赏牡丹》

唐·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蓤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金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王建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最后,作者用“一夜清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此诗一反常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

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