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耳朵”是四川话中被大多数四川女人视为好男人的象征。
耙耳朵【pā ěr dō】
词义解释:
简而言之,”耙耳朵”指的是怕老婆的男人。在四川话中,”耙”意味着柔软。四川人认为顺从妻子、听从她的话语的男人自然而然会变得柔软,因此称其为”耙耳朵”。
清代作家刘三省在《跻春台》中有这样的描述:”问新人也不知夫向何往,莫不是耙耳朵怕见婆娘。”
一提到”耙耳朵”,很多人的脑海中必然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
一个女人牵着一个男人的耳朵,构成了四川人心目中”耙耳朵”的经典形象。
举个例子:
李哥,刚拿到的工资立刻全部交给嫂子了啊?真是个”耙耳朵”呀!
不好意思,我就是个”耙耳朵”,我老婆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在四川话中,”耙耳朵”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词汇。
关于”耙耳朵”的历史,我们还得从交通工具说起。最初,”耙耳朵”指的是一种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旁边加上了一个侧坐板,是四川男人为了让妻子坐得更舒服而设计的。在成都的小巷中,可以看到许多”耙耳朵”自行车行驶,成为成都市井文化中一道美丽而温馨的风景线。
因此,”耙耳朵”的本意并非惧内,而是男人对妻子的尊重、关心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