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
本应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少年
但年幼丧父后家境便
每况愈下
为了摆脱母亲和自己
贫困
的生活状况
他只能
努力读书
,为
科举
做准备
公元799年,李绅终于考中了
进士
为多年的
苦读生涯
交上了一份
满意
的答卷
后来,李绅回家乡
亳州
省亲
在这里遇到了正在出差的同期同事
李逢吉
两人便相约一起去附近的
观稼台
游玩一番
相传这个观稼台是
魏武帝曹操
为了
监督
士兵们干
农活
建造的
所以
视野极佳
从观稼台看过去,
万顷良田
错综排列
李逢吉一看庄稼
长势
不错
百姓
安居乐业
这
太平盛世
的根本就不需要
变革
一心只想升职加薪的他就当场作诗
说出了
“
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
迁任
如登台。
”
(大致就是说爬这个登高台一点都不累,希望以后做官也像爬登高台这样轻松顺利)
而李绅眼中的景象却和李逢吉完全
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从
社会底端
爬上来的
所以特别清楚
底层百姓
的
生活情况
此刻看到百姓
辛勤劳作
的模样
又联想到自己所站的观稼台
是
帝王将相
们为了看百姓
劳作
而建造的
不免
悲痛万分
作为一个
新科进士
此时的李绅对
未来
的
官场
生活
抱有无限的
期待
极其渴望通过自己的
努力改变
农民的
生存现状
在这样的
情绪
驱动下
他才吟诵出了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两首诗作
因都是心疼
农民
、
庄稼
的诗作
所以后人将其合称为
《悯农二首》
但步入仕途
飞黄腾达
后
李绅却开始
沉迷
于
升职加薪
很快就忘记了当初那个
试图
改变
腐败政局
的自己
逐渐蜕变成了一个
花天酒地
的
腐官
他生活
奢靡
(传言李绅爱吃鸡舌。每餐都会耗费三百多只活鸡、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
且时常
滥施淫威
《云溪友议》
中有载
李绅
发迹之前
经常到一个
叫
李元将
的人家中做客
并称其为
“叔叔”
李绅发迹之后
李元将为巴结他便主动
降低辈分
称自己
为“弟”
、
为“侄”
但李绅都不高兴
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
孙子
,李绅才
勉强接受
他还一手制造了
“吴湘冤案”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
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
淮南节度使
接到扬州江都县尉
吴湘
贪污公款
、
强娶民女
的举报后
立即将吴湘
逮捕下狱
,
判以死刑
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
朝廷派遣御史
崔元藻
前往扬州
复查
这才发现吴湘
贪赃属实
但款项
不多
,强娶民女之事更是
不实
理应罪
不至死
但李绅却
一意孤行
强行将吴湘送上了
断头台
酿成了
冤案
后来朝廷下令复
查吴湘案
为吴湘
平反
这时李绅虽已去世
但仍按照唐朝的规定被
剥夺
了
爵位
子孙后辈也
再不得
做官
(“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当官后失去了
悯农之心
的李绅
就这样变成了当朝
奸臣
之一
而他当初渴望
改变社会
的心愿
也再也
无法实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