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1000字左右 茶馆主要内容

读后感 2024-01-16 16:13:42

自1958年至今,

六十多年来这部话剧已经演了七百多场

,它是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节目,年年都在上演,但依旧备受瞩目,一票难求。

它是

真正的大师手笔,也是中国百年话剧史上最有意义的一块里程碑。

大家好,今天给您带来

老舍先生这部“自开张便从没打烊”的《茶馆》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颓败的封建王朝正在走向没落

,连带着给老北京城也染上了浑浊的气息。

裕泰茶馆

坐落在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上,生意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了,是一家地地道道的老字号。

现任掌柜名叫

王利发,三十多岁,为人精明圆滑

,自幼受父亲“多作揖、多说好话”处世哲学的影响,深信“讨人人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非常能说会道,

对不同阶层的客人有不同的接待方法,

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心里舒坦,

因此,即便现在

外面时局动荡着,王利发的茶馆生意却依旧红红火火

,人们有事没事的都乐意来这儿坐坐,

只是,为了避免事端,

茶馆最近还是新出了一条规矩:莫谈国事

这天,茶馆又是高朋满座,

三教九流的人都聚在这儿吵吵嚷嚷、消磨人生,

突然,一声清脆的鸟叫传来,掌柜的王利发赶紧从柜台上迎出去,毫无疑问的,

这定是老客户客常四爷和松二爷来了,

  • 常四爷是位旗人,虽是没落的贵族,但非常正直,很有侠义精神;
  • 松二爷低调和善,胆小却十分爱热闹,

两位爷私下里关系甚好

,所以常常相伴着来这儿喝茶

王利发刚将这二位迎进去,那边

唐铁嘴就溜了进来,这老小子平日里以给人算卦、看相为生

也是茶馆的老主顾了,

只是从来没给过茶钱,他赚的钱都拿去抽大烟了

这不,刚一进茶馆,唐铁嘴就

不好意思地苦笑起来

,拉过掌柜的手就说要给对方来一卦。王利发无奈,抽回手的同时忍不住奚落他几句,

但最终,

王掌柜还是让唐铁嘴进去了

茶馆里,大家伙聊得正起劲儿,门外又传来了一阵马铃声,王利发一见急忙小跑出去,这是

秦二爷大驾光临了

秦二爷大名秦仲义,是位真正有脸面的贵人,在京城

地界有很多处产业,就眼前这裕泰茶馆都是他的房产

短暂的寒暄过后,秦二爷昂首阔步地进来了,他把房子里里外外仔细地查看了一遍后,才开始落座,

掌柜的王利发亲

自捧了糕点和好茶过来,谁知还没享用呢,一个穿破烂衣衫的小姑娘

,却先一步伸手抓向了那糕点

这是一对贫穷的母女,

从乡下赶来县城是打算卖女儿的

,秦二爷没有为难她们,大手一挥就赶紧走开了,

随后,姑娘的

母亲跪在了地上

,看向了周围正悠闲品茶的人:

“哪位爷,行行好,把这孩子买下吧,就当买只小猫小狗的养着”。

众人一听,皆是感叹,心善的

常四爷看不下去了,连忙吩咐店小二

给母女俩上了两碗烂肉面,

掌柜王利发劝道:

四爷您这是积德行善,可眼下这种事情太多了,

管不过来的,

正气凛然的常四爷听了王利发的话,心中一阵悲凉,

想到如今的时局

,他突然没忍住拍了一下桌子:

“我看这大清国要完了”

此言一出,在场喝茶的人都怔住了,

妄谈国事本是大忌,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茶馆喝茶的正好有两位穿白衣的官衙

看来今天的事儿是捂不住了,于是,

心思灵活的茶客便想尽快走人

但还没来得及起身。门口

庞大总管(太监)就被下人搀扶

着走进来了,只见他得意地说:

老佛爷已经下令将谭嗣同问斩,谁改祖宗的规矩,那就得掉脑袋。

这下子,在场的所有人

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再不敢停留,纷纷离开了

但是常四爷和松二爷却被那两个官衙给拦了下来,

大清容不下任何私下里说它坏话的子民,尽管他俩都是旗人

茶馆里喝茶的人都走完了,但是庞大总管和他的几个手下却没有离开,因为他们在等人,

没多久,一个嘴角有痣、满脸雀斑的男人就过来了,

身后正跟着刚才那位卖身的小姑娘,

男人名叫刘麻子,

以给达官贵人物色小妾为生,小姑娘名叫顺子

,年方二八,

庞大总管看了,很是满意,最终,

李麻子以200两成交,将顺子卖给了庞大总管为妻,而刘麻子自己却只给了顺子父母20两银子

休闲喝茶的茶馆,最后

沦为了卖儿卖女的场所

,掌柜王利发看着眼前的悲剧,突然对这个世道失望了

一转眼日子挨到了民国初年,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顺应时代潮流,

对茶馆进行了改良

现在,喝茶的桌子全是八仙桌配靠椅,后面的院子也都改成了公寓,

店内已经全部装饰一新,就等着明天重新开张了。

就在这时,一位

巡查大人走进了茶馆,要求掌柜上缴80个大洋

,可是王利发眼下却连10个也拿不出来,好说歹说的塞了好处费才把人送走,

王利发刚一转身,又一位老汉站在了茶馆门口,定眼一瞧竟是常四爷,他当

年被官衙抓走,但也没有改了自己的直脾气

,出狱后遇到不平事儿,照样和别人对着干,

如今,常四爷以卖菜为生,刚好能顾住自己的生计,

听说明儿茶馆开张,特意送来了两只鸡。

两人说话间,那边松二爷就提着鸟笼过来了,常四爷远远看见了,

先湿了眼睛,两兄弟几十年没见面,心中都有说不出的酸楚

王利发刚将这两位爷送走,刘麻子便闪进了门,只是他刚坐下,就有

一个中年妇女冲过去劈头盖脸地打他,

妇女的身后一个小男孩也跟着打他,这

妇女正是顺子,当年被黑心的刘麻子卖给了庞大总管,受了半辈子的委屈,

今天碰到了仇人,总算可以出口恶气了,

刘麻子被打走后,顺子渐渐平静了下来,她向王掌柜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并介绍了身边跟着的孩子,

这是儿子大力,当然也是庞大总管买来的,

现在,庞总管死了,她们母子俩被赶了出来,所以,

顺子来裕泰茶馆是想求王掌柜收留她们的。

王利发有些为难,他

自然是可怜这对母子的,但说实话,如今形势不好

,茶馆恐怕也养不起这么多人了,

他正要拒绝,

妻子王淑芬却先拉住了顺子

,就这样,顺子母子便留在了茶馆

这边,顺子带着大力刚进屋,

刘麻子立刻就领着两个逃兵来茶馆喝茶了

,没错,他又做起来原来的生意,

可惜的是,双方还没有谈拢,街上的一个大令兵就招呼着一队人马冲到了面前,

两个逃兵见状不妙早溜到了后院,

结果坐那独自喝茶的刘麻子就被误抓了起来

,拖到午门口砍了脑袋,

真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啊!刘麻子死了,没一个人不叫声好!

时间如白驹过隙,

恍惚间又虚度了二十来年到了解放前夕,

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早变了模样,由一位麻利、健谈的中年人,成了头发花白的老翁了,

茶馆呢,也已经不复当年的热闹,

变得破败又清冷,只有“莫谈国事”的牌子依旧挂在茶馆最醒目的位置,

甚至旁边还新添了一个“茶资先付,概不赊账”的大牌子,

可见人心不古、世道艰难

王掌柜的

儿子王大栓

已经从父亲手中接管了茶馆的大部分活计,

孙女小花

也长成大姑娘了,可是来茶馆喝茶的人却寥寥无几,

现在,小花想吃一碗热汤面,

家里都负担不起了。

顺子也变成了老婆婆,

儿子大力参加了八路军,去了西山闹革命,

眼下,国民党正在到处抓他,

这日,许久没生意的茶馆,突然走进来了

一位时髦的女士,她叫小丁宝

,是掌柜王利发顺应时代潮流,特意请小刘麻子介绍来的女招待,

说起

小刘麻子

,而今可了不得,他吸取了父亲刘麻子因没靠山而被砍了脑袋的深刻教训,从

父亲手中接过“帮人物色佳人”的营生后,就找了个洋人当依靠,

现在,他在北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和

小唐铁嘴一起狼狈为奸,盘算了一个大买卖,

他们将城里的

所有明娼暗妓全都买了下来

,一个做总经理,一个当总顾问,做起了昧良心的生意,

这两人都是地痞无赖的后代,可比起他们的父辈,

小刘麻子和小唐铁嘴坏起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边,小刘麻子和掌柜的王利发刚谈好事情离开,突然就被门口的

一声“娘娘到”给吓了一跳,

还未来得及走的小唐铁嘴连忙狗腿一样的先一步迎了过去,来的是庞四

奶奶,正是前清极有权势的大太监庞大总管的侄媳妇,

她男人名叫庞海顺,

庞太监死了之后就是被这位侄子赶走了顺子母子,并霸占了家产

的,

现在,庞海顺背靠洋人打算登基当皇帝,庞四奶奶日夜都想着当皇后娘娘了,

但是,大力在西山闹革命,却使得她夫妻俩的打算落了空,

所以,今日庞四奶奶来茶馆不是来喝茶的,而是来找大力的母亲顺子的

原本,庞四奶奶是

想先把顺子骗走,再扣为人质押上西山

,可任凭她怎么好言相劝,顺子就是不上当,

最后,庞四奶奶撂挑子了,直

接把这任务丢给了掌柜的王利发,临走之前留下狠话

劝不好顺子,今晚就把茶馆砸了

庞四奶奶离开后,王利发思来想去

还是决定把顺子送走

,只是这一分别恐怕今生就再难相见了,

为了不让顺子落入庞四奶奶的手中,王利发也顾不上这些了。

只是顺子刚走,早先跟着小刘麻子离开的女招待

小丁宝就跑了回来,她不是坏人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被小刘麻子利用,

小丁宝对王掌柜说了一个坏消息:

小刘麻子正在密谋霸占裕泰茶馆

王利发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但他知道

这事儿小刘麻子绝对干得出来

可王掌柜来不及为自己的茶馆悲伤,因为两个特务在这时候冲进了柜台上,

要求他要么交出大力,要么要交100块大洋。

这情况要放以前,王利发

肯定是要笑脸赔罪的,但是今天,他不怕了

,茶馆就要保不住了,人也将要活不下去了,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最后,两个特务没捞到好处,就

狠狠扇了王掌柜一巴掌才离开

特务走后,

王利发的心也凉透了,他吩咐家人连忙收拾行李去追赶顺子

,离开总比守着茶馆一起死要好些,

但话虽这样说,

王利发自己却不愿意走,这茶馆是祖宗留下来的产业,就算是死,王利发也想死在这里。

可真等到茶馆就剩下他一个老头子了,

王利发又忍不住悲从心来

,呜呜地哭出了声,

这时候,门外踱进来了一位老汉,

王利发仔细一瞧是常四爷

,于是,连忙起身把人往屋里面请,

两人坐下来刚喝了一碗茶,

那边秦二爷便拄着拐颤颤悠悠的也进来了

,就这样,三个老汉围着一壶茶,慢慢地叙起旧来

先说话的是秦二爷,他

花光了所有积蓄,耗了四十多年去办工厂,结果一句话就被国民党给没收了,

工人遣散,设备卖掉,秦二爷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接下来发牢骚的是王利发,

他一辈子做小伏低,见人便说吉祥话,本想守着老婆孩子做点小生意,却也落得个孤苦伶仃

的下场,

说到这儿,还数常四爷有气节,虽然都是看不到出路的人,

但常四爷想的却是:我个人又算得了什么,就盼着国家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

一壶茶尽,三人就要道别了,临走前,常

四爷从篮子里掏出了一把纸钱,

这些都是他跟着出殡人群的队伍后面捡来的,

于是,三个老人将这些纸钱高高的撒向空中,以

提前祭奠自己,也祭奠这个动荡而黑暗的年代